当前位置:

芙蓉花开满疆红

来源:​红网嘉禾分站 作者:胡伟雄 编辑:唐麒斌 2021-04-20 09:18:05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红网嘉禾分站(通讯员 胡伟雄)夜深人静,静坐窗前,音响里悦耳舒心的钢琴曲传入耳畔,手捧一本《芳华岁月》,细嗅书香,不读这本书,或许永远都不知道还有那样一段感人肺腑、可歌可泣的历史,有那样一批具有大无畏精神的女性。各种思绪在心头如浪潮般不断涌现——是什么让她们义无反顾的去到那荒凉、冷清的无人戈壁?是什么让她们在这大漠孤烟扎根安家、屯田垦荒?在祖国母亲的号召下,她们——八千湘女,无问西东,远离湘土,用自己的芳华岁月书写“诗和远方”,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“湘女精神”,让一朵朵芙蓉花开满疆域。

祖国号召·芙蓉花一心赴边疆

上世纪50年代初,为了维护新疆地区长期稳定发展,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面向全国大量招募女兵,在祖国“保卫边疆、建设边疆”的感召下,先后共有8000多名湘女挥别故土,踏上援疆之路,成为这戈壁边疆的第一代女拖拉机手、女医生、女教师、女农技师,是这戈壁滩上的“第一代母亲”。

IMG_20210419_101959.jpg

1950年,长沙的大街小巷被新疆军区招聘团的广告所覆盖,在“有志青年到新疆去,为祖国大西北贡献青春”“把青春献给祖国,献给边疆建设事业”等口号的感召下,怀着一颗火热的心,13岁的进步女青年谢荃辉一头扎进人群。一心为了入疆的她,向报名处谎报了自己的实际年龄。在援疆应征体检时,她伸长脖子、垫高脚板,使自己的身高达标;她口袋装石、肚子吃撑,好让自己的体重过关。就这样,她和当时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,随大部队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。

漫漫入疆路,一生为疆情。从火车到汽车、从汽车到马车、从马车再步行入疆,路途艰辛、时有匪患,纵有风风雨雨,却义无反顾,不改初衷,这就是援疆湘女。

芳华岁月·芙蓉花一生书远方

或许那荒凉戈壁、西域边陲,在大多数人眼中只是远方,毫无诗意,而“八千湘女”许着解放大西北的誓言,她们是拉开军垦第一犁的女人,来到这远方也决定了她们一生的命运——进军、拓荒、拼搏、苦斗,用自己的一生书写其心中的诗和远方。

当年援疆的“八千湘女”中的另一人,陶敦,她的故事也常被人提起。入疆后,她被分到医院,学习护理知识,向一名医护工作者的道路迈进。“每天除了劳动就是学习”,先被分配在换药室,再到手术室,从“零”开始学习医护知识,了解各种医疗器械,熟悉药品的名称、作用等。再到后来成为一名外科医生,直到1992年晋升为正高级专家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1997年,她正式退休后,依然在医院无偿奉献,在专家门诊给病人做手术。这一切没有一分钱酬劳,但她愿意用此生书写自己的诗和远方。

IMG_20210419_102017.jpg

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或许西域边陲于她们而言就是远方,荒凉戈壁就是写诗之所。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,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始终要保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,为国家的诗和远方—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笃定前行。

八千湘女·芙蓉花精神代代传

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人民有信仰,国家有力量,民族才有希望”。经过大半个世纪,“湘女精神”历久弥新,永放光芒。“八千湘女入疆”的故事,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湖南人“吃得苦、霸得蛮、不怕死”的湘人精神,还有那一个个“保卫边疆、建设边疆”的伟大梦想,以及边疆民族大团结的民族情感。

1998年,湖南开始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市。2014年,湖南新增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221团;自1998年对口支援新疆至2019年底,湖南先后派出8批共856名中央组织部计划援疆干部。她们在这里支农、支教、支医,弘扬和传承“湘女精神”,续写新时代“保卫边疆、建设边疆”的理想。湖南省各高校学生也积极响应国家“西部大开发”战略,奔赴西部、扎根西部、奉献西部。

巍巍天山浩浩湘江,湘女精神代代相传。在这部书里,我看到一代代援疆人为边疆事业抛头颅、洒热血,我听到回荡在天山的芙蓉赞歌,我眼前浮现出戈壁滩日新月异的风貌。我感动、我自豪、我沉思——盛世中国,大美边疆,和美家国,幸得有你。时代需要精神、社会需要精神、人民需要精神。湘女不老,芳华永恒!芙蓉花开,红满边疆!


来源:​红网嘉禾分站

作者:胡伟雄

编辑:唐麒斌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jiahexinwen.com/content/2021/04/20/9212037.html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嘉禾网首页